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拟提请审议
10月1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举行记者会,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表示,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将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
臧铁伟表示,修正草案对民事诉讼法的主要修改包括:优化司法确认程序;完善小额诉讼程序;完善简易程序规定,调整简易程序适用条件;扩大独任制适用范围;完善在线诉讼及送达规则等内容。
在完善小额诉讼程序方面,修正草案完善了小额诉讼程序适用范围和方式,明确不得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案件,简化小额诉讼案件审理方式。
国知局明确“故意侵犯知识产权”认定标准有关事宜
《批复》明确,在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规定中,“故意”是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条款适用的主观要件,惩罚性赔偿作为对侵权人的加重处罚,对侵权行为的主观过错程度要求更高。因此,在细化“故意侵犯知识产权”认定标准时,应注意依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把“故意”和“情节严重”进行科学区分,避免对两个构成要件进行不适当的交叉或者重复评价。
最高检:进一步扩大检察机关公开案件信息范围
在扩大检察机关公开案件信息范围方面,《规定》在原有的检察机关主动向社会发布刑事案件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增加了向社会发布关注度高、影响较大的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案件办理情况的规定,实现检察机关“四大检察”办案情况主动向社会公开的全覆盖。新增向社会发布具有示范引领效果、促进社会治理的相关案件信息的规定。
市场监管总局拟规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工作
10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至2021年11月18日。为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办法》拟将临床核查时限由40个工作日压缩至30个工作日,以提高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审评时效。《办法》还设置了优先审评审批程序,明确适用范围及政策措施,引导鼓励企业研发注册临床急需、罕见病类别等特医食品,满足临床需要。
财政部出台《国有资产报告编报工作暂行办法》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生态环境部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对“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证核发”等12项涉企经营许可,精简审批材料,优化审批流程,减轻企业办事负担。对“放射性污染监测机构资质认定(国家级权限)”等1项涉企经营许可,定期公布机构存量,方便企业开展业务。
证监会公布合格境外投资者可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品种
经商人民银行、外汇局,证监会近日发布《关于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公告》。《公告》明确,新增开放商品期货、商品期权、股指期权三类品种,参与股指期权的交易目的限于套期保值交易,自2021年11月1日施行。证监会表示,扩大合格境外投资者投资范围,是落实在岸市场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境内证券期货市场开放的重要举措,将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多避险产品和配置工具,有助于吸引更多境外资金,提高境内资本市场国际影响力。